2018.07.07普考考場_180711_0008.jpg
結束了高強度備考衝刺和緊張考場的考生們,也許你還沉浸在為粗心大意、複習不到位而懊悔、傷心;也許你旗開得勝,心情激盪。也許你還不適應沒有複習和做卷子的生活,感覺每天空虛無聊。這些都可能是「考試綜合症」的跡象。

據心理專家不完全統計,考試結束到錄取結束這段時間裡,60%~70%的高考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「焦慮」,近20%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日常生活。
專家指出,考後一周到放榜後一周是最容易爆發的時段,此時考生要特別注意心理、飲食、睡眠等問題別被壓力擊倒。

考後情緒兩極分化,五類心境最為常見

從考試到放榜,壓力的急劇變化,考生如果難以調適,就會出現問題。每場考試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,一般容易出現以下五類不良心境:

第一類是自責沮喪型。
發揮欠佳的學生會不斷懊悔「為何考場上犯傻/沒有想起來」「為何考前沒有複習到」,嚴重者甚至沉浸在自責沮喪的情緒中不能自拔,情緒煩躁、抑鬱、食慾差、睡眠質量差,甚至把自己關在房間內,不願見家人和親戚朋友,不和同學聊QQ,也不接聽電話。這一類型是考生中最常見的。

第二類是亢奮放縱型。
發揮較好或考前心情過於壓抑的考生,考後一旦放鬆了,會急於擺脫考前的「悲慘記憶」,給自己「找樂子」。有人每天忙於跟同學聚餐K歌、上網打遊戲,往往造成作息紊亂,出現失眠。這種放縱型考生在考生中也占相當大比例。

第三類是空虛茫然型。
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考後第二天一早,依然坐到書桌前做模擬卷。備考期間生活節奏緊張,奮鬥目標很明確。考後鬆弛下來,生活節奏變慢,一些同學可能因失去了奮鬥目標而不知所措,感覺做什麼都「無聊、沒勁」。茫然型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鬆後,會出現一段真空狀態,產生一種虛無、無所適從的感覺。尤其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數上時,這種感覺更明顯。

第四類是焦慮型。
許多考生在考後會出現患得患失的狀況,且多見於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優等生,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,常擔憂沒考好沒錄取,表現為由於焦慮而睡眠質量較差。考後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,多出現在放榜前,對於那些心理素質弱的考生,這種焦慮還會持續加重,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,再從失眠到抑鬱等症狀。

第五類是絕望抑鬱型。
抑鬱型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、睡不好,情緒低落,有些還伴隨出現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,自怨自責。有的人甚至由於性格突變暴躁,讓人覺得難以理喻,與家人爭執中情緒一觸即發,嚴重的可能出現極端行為,甚至採取傷害自己或輕生的行為。
 

應開導安撫考生,人生不因一場考試而終結

一般人很少了解考生考試後的心理,以為考完試了壓力也就消失了,這種考後心理疏導的「盲區」恰恰是最危險的。對於因發揮不好而痛苦鬱悶的考生,有些人會勸說:「沒關係,不要在乎成績。」道理雖然沒錯,但簡單一句話並不能打消考生對未來的憂慮,改變對自身長期以來的期許。建議不妨嘗試這樣開導:

1.要允許考生「體驗痛苦」。
首先要允許考生「體驗痛苦」,考後幾天應充分釋放心理壓力,哭也好,笑也好,都比憋在心裡好。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,妥善解決情緒反應,避免問題持續發酵,造成不利影響。人生不會因一場考試而終結,逝者不可追,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,自責悲傷焦慮都於事無補,必須向前看。

2.及時發現「異常信號」。
考後許多考生喜歡用睡懶覺來放鬆,如果考後一周還是精神疲憊,睡不醒,沒食慾,不願出門,應考慮陷入抑鬱情緒的可能。除了多開導,更要及時向心理醫生求助,以免情況惡化。

3.對於亢奮型考生,要明白「放鬆不是放縱」。
考後考生通常會選擇上網、旅遊、爬山、唱歌、聚會等方式釋放緊張情緒,但壓力的宣洩要緩慢進行,忌諱從考前的極度緊張到考後的極度放鬆,火山爆發式的壓力釋放易導致不良後果,會造成睡眠節律紊亂,甚至影響到日後的作息習慣。

4.對於空虛型、焦慮型考生,不要自尋煩惱,趕快樹立新目標。
考後不是人生「放大假」,只是一個「過渡期」,考生應儘快回歸健康生活的正常狀態,此時最好的心理調適辦法是樹立新目標,讓自己忙起來,動起來,將注意力從考試結果上轉移開。

建議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裡,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,做一些平時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。通過各種富於強烈情緒體驗的活動來充實生活,如看電影、讀書、聊天或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等。此外,開懷大笑也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,能幫助人們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。也可以進行室外運動,適度同學聚會,考駕照,做家務,看雜書等。


原文節錄引自:華訊網 https://kknews.cc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國考 考試 放鬆 緊張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國考班導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